為了維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,各個企業在防偽上做足了工夫。一些企業對防偽標簽進行升級改造,增加更多的防偽功能,增加了電話查詢真偽的方法。同時,對包裝桶進行升級改造,增加造假者的難度,進一步加大防偽力度。
企業對經銷商的管控需嚴格。公司對不同的渠道銷售哪些系列的產品有嚴格要求,且在與經銷商的合同中有約定,如果侵害了公司的商標權或售賣假貨,違約金將高達百萬元。還有不少企業專門成立了打假部門,工作人員經常四處去轉,發現售假就聯合相關部門執法。雖然成效不小,但有些時候也很無奈。
而更多的售假情況很隱秘,商家只在店內擺上一桶假漆,意在告知那些想買假貨的人:“我這有貨。”這種情況下,即使被抓現行,由于數量很少,商家幾乎受不到什么懲罰。有的市場甚至在發現他們是企業打假人員后,禁止他們入場打假。
雖然涂料打假年年打,卻始終難以杜絕,而如今造假的手段越來越創新和猖狂,偽劣涂料打著“健康環保”的招牌,其造假售假的手段有向更深入、更隱蔽的方向發展。
根絕假貨需各方努力
針對生產銷售一條龍的假涂料市場,品牌涂料企業表示十分無奈,雖然每年做了很多努力,但根除涂料假貨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,還需要整個社會環境的努力。
雖然企業的努力必不可少,但消費者的防范意識也需提高,消費者首先應對產品有基本的了解,并去規范的專業賣場購買產品,不僅可以保障產品的正規性,還能享受到相應的售后服務。涂料用完之后消費者最好不要將桶賣給專門回收的人員,避免其流入假貨市場。